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与五四重要寄语精神,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家国情怀,练就过硬本领,发扬奋斗精神,争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7月2日,平顶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“数绘仲夏,携手助学”社会服务践行团赴鲁山县背孜第一小学,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爱国主义教育,作为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根基、维系民族情感的永恒课题,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、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。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青年心中,强化责任担当,实践团志愿者奔赴背孜乡,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,以行动播撒爱国火种。
在背孜第一小学,志愿者化身“红色引路人”,用课件串联历史,以视频重现峥嵘。从五星红旗的诞生故事,到国歌里的家国情怀,孩子们目光专注。爱国主义宣讲让红色文化化作种子,在孩子心中扎根,助其树立坚定信念、从党史国情汲取成长养分。七七事变88周年之际,志愿者带孩子走进背孜革命纪念馆。泛黄照片、斑驳实物,拼出先辈浴血模样,先烈的无畏在沉默中震耳,震撼化为传承使命,让革命精神在青春里奔涌。

支教团队通过“七彩课堂”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口。绘画课上,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家乡的中草药,勾勒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;科学实验课上,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演示出令人惊叹的化学现象,引发阵阵欢呼;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,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协作意识;生动有趣的手工课上,五颜六色的粘土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变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。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,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和求知热情。
安全警钟长鸣。支教团队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:组织消防演练提升应急技能;进行防溺水宣讲强化水域安全意识;加强课间安全引导预防校园意外。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,为校园安全筑起坚实防线。

为让乡村居民全面知晓学生资助政策体系,进一步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,实践团在背孜乡开展了资助政策宣讲活动。志愿者们提前学习政策、制定计划,随后走进背孜第一小学,召开了资助政策宣讲专题课,用通俗语言解读国家资助、助学贷款政策,围绕资助的范围与对象、方式与标准、政策背景与意义展开讲解,并分享成功受助学生的案例,鼓励贫困生积极申请,以增强学生自信,激励他们勇敢追梦。
同时,志愿者们继续深入背孜乡的街道和各个家庭,张贴宣传海报,了解当地村民的家庭情况,根据不同家庭状况对应的不同资助政策向村民们进行介绍,耐心解答疑问,帮助困难家庭明晰政策内容,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申请指导。

此次宣讲活动将资助育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不仅帮助村民全面掌握国家资助政策,更让志愿者们在服务中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同时推动教育脱贫攻坚,为寒门学子打通了求学通道,用政策点燃了乡村家庭的教育希望,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公平,为乡村学子托起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。
为全面掌握背孜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,考察当地民俗文化特色,实践调研团队深入背孜乡开展实地走访,通过入户访谈、田野调研等方式,切身感受村民日常生活状态及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。 在村支书张红杰和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调研团队走访郜沟村,明晰了中药材品种、规模、功效等核心信息,就销售渠道、电商助农实施条件及政策扶持等议题展开探讨。
此外,团队还赴鲁山县石板河村,重点考察香菇种植基地。该村 70 余顶标准化大棚形成特色产业,带动脱贫增收。雾化喷灌技术应用及专家培训助力等举措,彰显出小香菇撑起致富伞的产业潜力。